“沒想到過去不好打發的秸稈,如今成了生錢的寶貝,這個月我剛領了3000元。”日前,在河北省衡水市安平縣鑫忠種植專業合作社,史立峰拿到工資興奮地說,自從加入合作社后,月月有工資,年底還分紅,如今徹底脫了貧。
史立峰能脫貧,依靠該縣一項變廢為寶的新產業——秸稈發電。在河北中電京安節能環??萍加邢薰荆浾呖吹剑鬯楹蟮慕斩捊涍^脫硫、脫氮、脫塵后,經上料傳送帶送入生物質鍋爐,燃燒后利用熱能轉化為電,每天能消耗800噸秸稈,發電70萬千瓦時。史立峰的工作就是操作粉碎機,將這些秸稈粉碎,隨后會有專人將其運往中電京安生物質熱電聯產廠,作為生物質能源。“往年這些秸稈要不就是留在田里燒掉,要不就是被扔到小白河兩岸?,F在可以賣給我們合作社,1公斤0.14元。”粉碎機旁的史立峰邊干邊說。
“合作社購進秸稈粉碎機也是借了扶貧的東風。”鑫忠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趙峰說,秸稈扶貧項目始于2019年年底,合作社與縣扶貧辦簽訂投資入股分紅協議,建設秸稈收儲站,與河北中電京安節能環??萍加邢薰竞炗喠私斩捠召弲f議,建檔立卡貧困戶每年在合作社獲得收益分紅。
“這是縣里探索的扶貧新模式。”安平縣扶貧工作專班負責人賈盼珣說,扶貧資金直接發放到農戶手里,只能解一時之急,而投入到扶貧產業中,卻可以“一箭三雕”,既壯大了產業,貧困戶有了穩定的收益,也改善了農村環境。秸稈產業扶貧剛剛起步,需要解決存儲、加工環節的難題,安平縣探索政府推動、市場運行的長效機制,縣扶貧辦使用扶貧資金投資215.6萬元,購置了破碎機、抓木機等設備,入股7家合作社進行產業培育,為貧困戶增收帶來了希望。
“現在環保抓得緊,大伙兒紛紛把秸稈送到合作社來,量大的我們去車拉,合作社的生意也格外好。”趙峰說,合作社已經建起秸稈收集、運輸、加工的完整產業鏈,運作半年多時間,已覆蓋周邊20多個村,年消納秸稈450萬噸,增加近百個就業崗位。
“從農業廢棄物搖身一變成為清潔能源,秸稈目前串起一條資源節約、低碳環保、農民增收、企業增效的‘綠色產業鏈’。”賈盼珣說,通過“生態+扶貧”模式,不但讓貧困人口實現增收脫貧,還增強了大家的環保意識,實現了百姓富和生態美的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