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關于國家可能將取消可再生能源補貼的話題成為業界關注的焦點,盡管目前還沒有相關主管部門發聲,但是通過近期出臺的一系列政策我們可以切身的感覺到,可再生能源去補貼化似乎已經成為定局。
如果失去可再生能源補貼,那么對于風電、光伏和生物質、垃圾發電產業的沖擊是巨大的。因為這么多年來,投資商之所以青睞投資可再生能源項目,看中的就是能夠拿到巨額的國家財政補貼。
如果失去可再生能源補貼,雖然風電、光伏和生物質、垃圾發電都會受到沖擊,但是這四個產業的承受能力是不一樣的,風電、光伏和生物質、垃圾發電未來發展的前景也不同。
隨著技術的提升和新材料的廣泛應用,風機和光伏組件的價格都在大幅度的下降。風電場和光伏電站的建設成本會大大降低,再加上風光能源不花錢就可以獲得,因此即便沒有可再生能源電價補貼,風電和光伏依然可以實現盈利,并獲得長足發展。
當然對于小型的風電場和光伏電站來說,失去電價補貼盈利周期會長,因此大型的風電場和上規模的光伏電站將是投資的主流,同時實現風光互補,或者風光熱等多能互補的模式將是投資者重點考慮的對象。
由于垃圾圍城問題關系到城市居民的生活環境,而垃圾發電則是最優的垃圾處理手段,垃圾發電項目即便失去了電價補貼,依然會享受到垃圾處理費的補助。此外垃圾電廠燃燒的垃圾都是免費的,不存在燃料收購成本的問題,因此垃圾發電的前景一片光明。
但是對于垃圾發電產業來說,城鄉居民對居住環境要求越來越高,垃圾焚燒發電項目提標改造的建設成本、嚴格達標排放的運行成本會越來越大。因此失去電話補貼后,垃圾發電項目要想保持高額利潤,需要在生產工藝上有新的突破。
相對于風電、光伏和垃圾發電,以農林廢棄物為主要燃料的生物質發電受到的沖擊將會更大。生物電廠處理農林廢棄物不但沒有生態補貼,而且電廠每年都要耗費巨資來收購燃料,如果再失去可再生能源電價補貼,那么對生物質發電產業的打擊將是致命的。
因此生物質發電產業要想繼續存活下去,除了大力發展熱電聯產和多能互補外,還要呼吁國家將生物質發電納入國家生態補償機制,否則生物質發電生存的壓力將會很大。
由上可見,國家在取消可再生能源補貼政策上應該區別對待。對于風電和光伏、垃圾發電去電價補貼化勢在必行,但是生物質發電承擔著改善農村環境和增加農民收入問題,因此失去可再生能源電價補貼后,國家應當在農林廢棄物處理上,給予生物質電廠補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