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5月,內江的氣溫逐步攀升,行走在內江市市中區的鄉間,可以發現地里的油菜花早已消失,油菜陸續成熟,部分村鎮已開鐮收割,油菜秸稈被打捆堆在田間。
以前,村民們對這些秸稈多以就地焚燒處理,不僅危險更污染環境。而現在,這些秸稈卻變廢為寶,成了“香餑餑”,被一個內江人給做成了環保燃料。
變廢為寶助農增收
這個內江人叫李志勤,為了生產環保燃料,他于2016年成立了一家燃料生產公司,這也是全市首家生產環保燃料的公司。
4月18日,封面新聞記者來到了位于內江市中區白馬鎮的該燃料生產公司,公司廠房里一派熱鬧場景,經過處理的廢渣堆積如山,工人們正接連不斷的將農作物秸稈送進粉碎機,一把把秸稈瞬間碎成渣。
再將經過多道工序處理的畜禽糞便與被打磨成渣的農作物秸稈充分混合,經過傳送、顆粒成型、冷卻、打包等一系列工序,就變成了顆粒燃料,接著便可以裝車運送到客戶手中。這樣的處理方式既減少了環境污染,又提高了糞污和秸稈的利用價值,可謂一舉兩得。
李志勤告訴記者,去年他一共回收了6000多噸的農作物秸稈以及上萬噸的畜禽糞便。這些本沒有用處的廢棄物,經過加工處理,被生產成3000多噸的環保燃料和4000多噸的半成品燃料。
李志勤介紹,目前他的工廠共有32臺秸稈粉碎機,隨后將投放到了市中區12個鄉鎮,按照150元/噸的價格,全面回收油菜秸稈。“今年的計劃是在全區回收上萬噸秸稈!”
“農作物秸稈和畜禽糞便的處理對于很多農戶來說都是難題,現在通過現代化的加工手段,既為農戶減少了處理的麻煩,還能有一定的收入,而廢棄物也有了利用價值。”李志勤說。
由該公司生產出的這種環保燃料棒,可作為生產生物質燃料的原材料,替代傳統燃料煤炭。生物質燃料少煙無味,是一種可以直接燃燒的新型清潔燃料。
其實,為了減少秸稈焚燒,內江市中區相關部門也出臺了相關舉措,鼓勵像李志勤這樣的企業對農作物秸稈進行回收處理,同時給予一定的財政及政策扶持,通過提高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效率,找到農業面源污染和大氣污染防治的新出路。
據悉,為了環境污染防治,內江市中區嚴格落實環保責任,積極組織開展中央、省級和市級環保督察整改情況“回頭看”整改工作,同時加強常態化管控,加強施工揚塵、道路揚塵等管控,全面開展“散亂污”企業清潔整治,環境治理成效顯著。在1-3月,市中區優良天數達73天,優良率81.1%,達標天數比例同比上升2.8個百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