琦泉集團檔案館里珍藏著一封來自河北省大城縣人民政府的感謝信——之所以以政府的名義發來感謝信,是因為琦泉集團在當地的生物質發電項目從2016年11月投產的當月就開始向縣城供暖,不僅結束了該縣沒有集中供暖的歷史,還在當年就替代了用于冬季取暖的燃煤小鍋爐11臺,這對于處在京津冀周邊、正在開展改善大氣環境質量三年攻堅行動的大城縣來說無疑從根本上掀開了“去煤化”的新篇章。
就像在大城縣一地的供熱面積逐年成倍增長,替代的燃煤小鍋爐越來越多一樣,琦泉集團生物質能供熱替代燃煤供熱的轉型之路越走越寬。目前,這家創立于1989年,由最初的一家地方燃煤熱電廠成功轉型而來,已成為以生物質熱電聯產為主營業務的新能源企業集團,下屬生物質發電企業19家,生物質發電裝機容量位列山東省第一,全國第三。
生物質能揚帆起航正當時
“所謂生物質能,其實就是農村老百姓日常可見的農林廢棄物和秸稈。這些東西,如果不能有效利用,放在屋前屋后就是‘三大堆’,成為污染源。如果變成生物質能,那就是分布廣泛、存量豐富的寶貴資源。”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山東省生物質能專業委員會秘書長郭瑞忠對目前公眾乍一聽上去還比較抽象的生物質能作了一個解釋。
郭瑞忠說,作為一種可再生能源,生物質能的特點是優質、穩定,也是唯一一種能轉化為多種形式的新能源,尤其適合因地制宜在我國廣大農村供暖中擔當重任。從原料收集、就地加工轉化到就地燃燒供熱,覆蓋50公里的生物質能源圈實現了能量循環,對美麗鄉村建設和扶貧攻堅、減少霧霾保衛藍天都具有重要意義。
對比幾種供暖方式的經濟性,郭瑞忠提供了幾組嚴格論證過的數據:同樣的供熱面積、天數和室外溫度,以目前的燃料成本,達到同樣的室溫,燃煤取暖的成本是每平方米22元,生物質能取暖的成本是每平方米25元,天然氣取暖的成本是每平方米37元,電取暖的成本是每平方米47元,而煤炭及生物質能余熱的供暖成本是15元,遠低于用氣或用電。
從2017年開始,為響應國家北方地區城鎮清潔能源供暖的要求,山東省開始大力開展生物質能推廣示范縣建設,重點支持生物質熱電聯產項目,尤其是冬季清潔供暖項目,省財政每年拿出2000萬元給予首批試點的陽信縣、鄆城縣和泗水縣,連續支持三年。
生物質能供熱減排效果突出
平陰縣是琦泉集團這家老熱企起步的地方。如果說2015年集團下屬的濟南瑋泉首次用生物質能余熱輔助燃煤鍋爐向平陰縣城供暖還是“小配角”,到了今年供暖季,濟南瑋泉則成了不折不扣的“大哥大”,實現了平陰縣城100%生物質綠色余熱供暖。
與過去傳統的燃煤供熱相比,生物質能供熱在減排上的效果十分突出:以供暖季120天計算,濟南瑋泉共可輸出熱量70萬吉焦,折合電量1.96億千瓦時,可節約標準煤2.4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60000噸,減少氮氧化物排放量900噸,減少灰塵排放1.6萬噸。
對琦泉人來說,作為供熱企業,變“被動的霾”為“主動防治”降低排放,無疑是對守護泉城藍天白云的主動作為。對群眾來說,家中的溫度一點也不比過去低,還享受著每平方米17元、24年沒漲的供暖價格,每年繳費時自然喜笑顏開。
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底,僅山東省就擁有農林生物質發電廠49家,總發電規模已達127.1萬千瓦時,裝機容量位列全國第一,年可消耗秸稈1.2億噸,增加農民收入360億元,取暖面積約2500萬平方米,兼顧了扶貧惠農、大氣減排、清潔供暖等民生事業。
琦泉集團遍布全國的供暖版圖也在不斷開疆辟土:大城縣的供暖面積已達100萬平方米;菏澤鄆城項目在先期實施工業送熱后,今年已經向周邊的武安鎮和張坑村輸送集中清潔供暖;青島萊西項目也在今年首次對外供暖;位于商河縣的項目已經開始向周邊企業輸送熱蒸汽,居民供熱正在推進中……雖然伴隨供暖版圖擴張的是不斷增加的供熱管網建設投資,但郭瑞忠說自己相信不遠的一天,國家在相關政策和鼓勵措施上一定會向生物質替代煤傾斜,畢竟這是一個利國、利民、利空氣的朝陽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