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主席提出“一帶一路”戰略之后,傳統能源界的巨頭紛紛聞風而動,積極在“一帶一路”國家布局相關產業。如今,生物質能源產業界也開始聯合起來,準備出征“一帶一路”。
生物質能源是清潔的可再生能源,在我國的產業化已有一定基礎。但是,與傳統能源的強勢地位相比,相對弱勢的生物質能源有能力在“一帶一路”國家建功立業嗎?
在9月25日舉行的2016中國工程院科技論壇之生物質能源走向“一帶一路”研討會上,來自中國農業大學的石元春院士、中國科學院的匡廷云院士、南京林業大學的張齊生院士,以及其他多位學界泰斗,分析了我國生物質能源產業的能力,和“一帶一路”國家對生物質能源產業的需求,表達了支持我國生物質能源產業出征“一帶一路”的強烈意愿。
陽光凱迪集團、宏日集團、廣西潔通科技公司、金驕集團、中農綠能科技集團等多家企業紛紛表示將積極走出去,在“一帶一路”國家尋求新的市場。
可是,沒有金剛鉆就別攬瓷器活!中國的生物質能源企業有沒有金剛鉆?先聽聽專家們的意見:
「兩院院士石元春: 」
有能力出征“一帶一路”的生物質能源企業必須要具備四大條件:一是技術成熟,達到世界先進水平;二是技術-裝備-運要組裝配套;三是要有標準化和規模化;四是經濟可行,服務上乘。
十年來,中國生物質能源已經茁壯成長,主要領域和產品已達產業化生產水平。中國已經擁有了一批頗具競爭力的生物質能源企業,生物質能源產業界已初步具備出征“一帶一路”條件。中國生物質能源企業布局國內外“兩個戰場”,可成互補互促的犄角之勢。企業界應該立下一個“出征”的高目標,激發產業內在潛能。
「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員周鳳起: 」
應該盡快建立一個強有力的組織、執行機構來實施生物質能源出征“一帶一路”的計劃,沒有強有力的推動執行機構,就很難實施起來。同時,相關企業要保證給“一帶一路”國家帶去真正環保綠色的項目和技術,才能可持續地在當地發展繁榮。
聽完專家的意見我們再來看看我國生物質能源產業目前積攢了多少家底,以及相關企業出征“一帶一路”的市場空間有多大:
到2014年末,我國生物質發電并網容量已達1000萬千瓦,發電量500億千瓦時以上,超過三峽電站發電量的一半。2014年全國成型燃料總產已超過1000萬噸。
東盟10國的生物質能資源十分豐富:IEA(2015)估算每年可開發的有相當于近1億噸標煤的數量。因此,它與中國在能源特別是生物能源方面,不論是資源還是開發應用,都有很高的互補性。
例如,東南亞11國棕櫚油的出口量占全球貿易量的近80%;受到歐盟國家大量進口以制取生物柴油需求的強烈刺激,近年來印尼和馬來西亞棕櫚油種植面積猛增。年產量達到2500萬噸和2000萬噸,分居全球第一、二位。